教务处

实践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

项目风采展 | “乡村振兴·青春笃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会

供稿:教务处     供图:教务处     编辑:教务处     审核:教务处    日期:2024-08-09    点击量:20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我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特联合吉林市科学技术局,组建“‘乡村振兴特派员’乡村振兴促进团”,于吉林市永吉县—拉溪镇北阳村开展了“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一、依托专业优势,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科技领域中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走访调查、清障指导、问卷调研、普及宣传等措施,防范遏制农村关于生产、生活中关于电力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二、以农业农村生产需求为导向,为农村留守儿童、返乡儿童开展“科学探索营”科学普及活动,提供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互动实验体验。通过参与实验,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助力;


三、进行农业科技政策宣传,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土壤沙化为目的,开展吉林市东部山区秸秆还田示范可行性的宣传推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全面收集和分析当前农村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特点、趋势,确定项目实施区域和目标人群,开展反诈宣传培训,提升农村居民防诈意识和识别能力。




跨学科融合与科技创新应用

专业优势结合地方需求:团队依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专业优势,将安全生产、智能科技等领域的知识技能应用到乡村振兴的实际问题中,如电力安全隐患排查、科技下乡活动等,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能力。


智能设备应用:在“科学探索营”中,引入了我院学子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网农耕先锋T+机器人、自动土壤浇水装置等可用于农业生产的现代科技创新作品,为农村儿童提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互动实验体验,展现了科技创新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

精准化服务与个性化指导

调研问卷精准设计:通过设计电路使用年限、电器使用习惯等多维度问题的调研问卷,团队精准掌握了北阳村电力安全的现状,为后续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清障指导提供数据支持。


个性化指导方案:在入户调研和清障指导过程中,团队针对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提出个性化的整改意见,确保了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宣传教育形式的创新

多维度宣传手段:在反诈宣传中,团队不仅制作了宣传资料,还开展了讲座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农村居民的防诈意识和识别能力,这种多维度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了宣传效果。


趣味科普活动:通过“科学探索营”这一趣味科普活动,将科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激发了农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实现了科普教育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

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团队联合吉林市科学技术局和相关农业技术人员,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贯彻黑土地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理念的具体实践。


长远社会影响的考虑: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关注短期成效,更着眼于长远的社会影响,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生方面:活动实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明确了未来学习方向,促进了全面发展。同时,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激发了爱国热情,树立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


社会方面:活动为乡村带来新知识、新技术,推动了乡村经济、文化发展,通过科技普及和防诈意识宣传,提高了农民生产效率和防诈意识,搭建了城乡沟通桥梁,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让城市资源服务乡村,也提升了乡村特色和需求的知名度。同时,活动还降低了农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率,减少了农民财产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此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无论对于学生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夯实我院学生专业基础和重要实习实践的第二课堂。


未来,我院学生会将更加注重实践,形成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引领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助力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