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信息公开网

教学质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质量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是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学院现有在校生9300余人,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工、管、经、文、法、艺六大学科门类, 26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院实行公有民办体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两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1、专业设置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设有外语系、法学系、信息工程系、金融系、商贸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制药工程系、自动化系、机械工程系、汽车系、艺术设计系共12个系,分设26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吉林省特色专业。学院目前形成以机械类、电气信息类专业为龙头,工、管、经、文、法、艺六类学科门类,26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一批新兴的专业方向,如制药与制剂工程、汽车电子、金融信息化正在日渐成熟。学院专业设置如下:

2012年专业设置一览表

系  别

本科专业(方向)

外语系

英语(设有商贸英语、英韩双语、英日双语专业方向)

法学系

法学

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设有汽车电子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有金融信息化专业方向)、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

金融系

金融学

商贸系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系

会计学、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制药工程系

制药工程(设有制药与制剂工程专业方向)

自动化系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机械工程系

机械工程(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方向)

汽车系

汽车服务工程

艺术设计系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2、学生及生源

1)在校生情况

  2012年10月,在校生9351人,其中本科生8952人,本科生的年级分布情况如下表:

 2012年本科在校生统计

年级

人  数

百分比

2009级

2063人

23.03%

2010级

2128人

23.76%

2011级

2195人

24.51%

2012级

2566人

28.70%

合  计

8952人

100%

2)2012年本科生招生情况

2012年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2566人,其中理科生1414人,文科生1152人。2012年各省录取分数线均在各省最低控制线以上,有效的保证了生源质量。

2012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分数统计表

吉林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14

文史类

最高分

433

最低分

338

最低分

348

辽宁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43

文史类

最高分

509

最低分

389

最低分

456

黑龙江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59

文史类

最高分

429

最低分

321

最低分

353

内蒙古自治区

理工类

最高分

366

文史类

最高分

416

最低分

283

最低分

342

天津市

理工类

最高分

392

文史类

最高分

460

最低分

294

最低分

355

河北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96

文史类

最高分

522

最低分

403

最低分

469

河南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79

文史类

最高分

500

最低分

395

最低分

449

山东省

理工类

最高分

547

文史类

最高分

531

最低分

482

最低分

493

湖北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78

文史类

最高分

510

最低分

401

最低分

448

湖南省

理工类

最高分

388

文史类

最高分

490

最低分

336

最低分

463

江苏省

理工类

最高分

305

文史类

最高分

282

最低分

275

最低分

256

浙江省

理工类

最高分

500

文史类

最高分

509

最低分

433

最低分

451

江西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39

文史类

最高分

491

最低分

379

最低分

452

福建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81

文史类

最高分

482

最低分

437

最低分

466

海南省

理工类

最高分

534

文史类

最高分

579

最低分

495

最低分

527

四川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73

文史类

最高分

487

最低分

421

最低分

427

新疆自治区

理工类

最高分

353

文史类

最高分

411

最低分

329

最低分

362

广东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88

文史类

最高分

519

最低分

488

最低分

513

安徽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61

文史类

最高分

531

最低分

431

最低分

518

陕西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12

文史类

最高分

483

最低分

331

最低分

405

山西省

理工类

最高分

441

文史类

最高分

459

最低分

350

最低分

403

二、师资情况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根本保证,通过不断建设,使师资队伍总量适度,整体结构不断优化,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6人,兼职教师95人,生师比为17:1。专任教师队伍中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拥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见表1);拥有博士学位的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拥有硕士学位的284人,占专任教师的60%(见表2);35岁及以下的教师2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见表3

(1)

专任

教师数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76

73

15%

137

29%

241

51%

25

5%

(2)

专任

教师数

博士

硕士

本科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76

29

6%

284

60%

163

34%

(3)

专任

教师数

35岁以下

36-45

46-55

56岁及以上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76

217

46%

123

26%

77

16%

59

12%

2.办学条件

1 教学经费投入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不断加大经费投入,2012年学院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742.60万元,学院累计教学仪器设备投入3958.73万元,按本科生折合人数计算生均4236元;实验运行经费289.84万元,生均310.15元;本科实习经费275.58万元,生均295.18元。 

 

经费(万元)

 均(元)

教学日常运行经费 

742.60

794.65

专项教学经费 

194.76

194.97

实验经费 

289.84

310.15

实习经费 

275.58

295.18

2 教学科研设备 

学校依据培养“两强“特色人才的原则,加强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场所建设,形成了全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自动化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室和专业实验室等实验条件体系,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保证了实验实践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2012年度末,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计4251.套,价值3958.7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设备0.4236万元。2012年度,学校共购置仪器教学科研设备288台件,价值182.2万元。

3 公共服务实施 

<1> 教学用房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314亩,校舍建筑面积50403平方米。建校以来,学校一直面对校园狭小、房产资源紧张的现实困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优先保障教学需求。目前有教学用房53160平方米,生均5.69平方米,其中实验用房17965平方米,生均1.92平方米。教室32073平方米,学生宿舍用房47077平方米。 

<2> 图书、信息资源及其使用情况 

2012年底,图书馆拥有馆藏总量106万册,生均114册;电子图书50万册,电子期刊近50万种,260万册。2012年文献资源经费投入175万元,共订购中外文图书1.5万余种、中外文期刊近654种、5册,数据库15种、21个。图书馆在资源、空间、设施和咨询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开放、无障碍服务.2012年入馆读者38万人次;借还书12万册,外借图书量占可流通馆藏图书总量的10.13%;年累计完成原文传递115篇;上机检索8.9万人次、3.2万小时。近年图书馆不断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2012年图书馆主页点击率7.8万次,电子全文数据库累计下载量8万篇,外文文摘数据库检索0.9万次;中外文电子图书使用量4.5万章节,多媒体点播总量3万余次。 

<3>体育、健身设施 

学校运动场地、各类(种)教学设施齐全,器材设备充足。体育场总面积38099平方米, 其中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1块,面积为17906平方米(人工草坪足球场1块,内设标准足球场1个);篮球场3块,总面积为9500平方米;排球场1块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网球场2块总面积为2500平方米;机械练习区1块面积300平方米;单双杠练习区1块面积500平方米;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室120平米;以及体育其他用地等。拥有设备齐全的体育馆,建筑面积5080平米,现在承担着学校本科体育课程,主要有乒乓球、柔道、跆拳道等科目的教学任务。全校本科学生健康状况良好,2012年学生体质测量达标率为98%

三、教学改革与建设

1.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深度教学改革工作

学院自2011年启动了新一轮次的深度教学改革,并制定了《深度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此次改革旨在深刻认识人才市场形势,准确把握人才市场规律,真正做到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以“两强”为标准,坚定不移地打好教学改革攻坚战。深度教学改革坚持四个原则即“全面改革的原则,整体为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原则,积极推进加快实施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抓住一个主体: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综合考虑);把握好两个脉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建设好三个方面:师资(业务能力,教学方法、师德师风),教材,设备。其中,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1)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深度教学改革工作启动后,全院26个本科专业分别针对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能力结构需求进行了充分调研。各专业通过企业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参加人才招聘活动、召开校企座谈会等方式,全面展开市场调研工作,并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形成初步的专业人才结构思路,更新培养模式、修改课程设置,对于本专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全新定位,对于师资、教材、设备的改进形成调整构想,同时,借助调研基础,对于通识课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进行分析,合理调整课时比重;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各个专业的比重,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经过一系列的工作,于当年形成了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

2)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为了深入落实深度教学改革工作的宗旨,落实好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全面推动了教学大纲修订工作。2012年教学大纲修订工作遵循下列五条原则:

A符合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

B公共基础课程要发挥“夯实基础,支撑专业,重在能力”的作用。

C专业课教学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要突出实践教学。

D理论教学要“少而精”,广度深度适当,重在打好基础。

E各门课程内容有机组合,整体优化。

新大纲的撰写过程中,我们组织校内专家将原有大纲和修订后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对比,并对新大纲内容逐门课程进行审核,确保新版教学大纲能够充分体现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2.落实“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思想,科学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

学院成立教育教学制度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统计,结合各类教育法规和校情实际修订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管理与运行、学风与考风建设、质量监控、教学督导、实践教学等项目共计19项制度纳入修订范围,并依此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目前此项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3.不断提升基础条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凝炼,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深度改革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实施分层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学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逐步实现专业培养与市场“零距离”对接。

2012年本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批准时间

备注和专业方向

1

020301K

金融学

四年

经济学

2012年

2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2006年

3

030101K

法学

四年

法学

2004年

4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2004年

商贸英语英日双语英韩双语

5

080201

机械工程

四年

工学

2011年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6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四年

工学

2011年

7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年

工学

2009年

8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07年

9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2004年

汽车电子

10

080801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04年

11

080802T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四年

工学

2004年

12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004年

金融信息化

13

080902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2006年

14

080903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2008年

15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2007年

制药与制剂工程

16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2004年

17

120201K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4年

18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2004年

19

120203K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

2004年

20

120204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6年

21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12年

22

120601

物流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8年

23

120801

电子商务

四年

管理学

2004年

24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12年

25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12年

26

130504

产品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12年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关键。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将构筑人才高地作为学院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数量显著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结构日趋合理。

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学术带头人建设工程,积极培养、引进、凝聚高层次人才;大力支持教师到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合作研究或参加培训;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严把岗前培训和新教师上课关;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研讨会”等观摩教学活动和教学名师评比等活动,在院内形成了互相观摩学习和交流评比的良好风尚。持续开展教科研资助和奖励工作,学院制定了《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教研、科研资助办法》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教研、科研奖励办法》,2012年学院资助教研、科研项目8项,奖励教研、科研项目56项。通过以上举措,教师承担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为建设高水平教学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重(以2012级学生培养方案为例)

各本科专业名称

总学分

其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

英语(商务英语)

225

15.11

英语(英韩双语)

236

14.41

英语(英日双语)

236

14.4

法学

200

16.75

金融学

196

24

电子信息工程(汽车电子)

208.5

38.1

电子信息工程

209.5

38.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5.5

36.7

软件工程

205

37.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2

32.9

电子商务

202.5

29.4

国际经济与贸易

216.5

29.8

市场营销

211.5

27.1

财务管理

218.5

29

会计学(国际会计)

215.5

27

会计学

213.5

29

工商管理

209

30.6

物流管理

205.5

29.4

人力资源管理

203

35.17

制药工程

211.5

27.7

制药工程(制药与制剂工程)

211.5

27.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5

34.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0.5

37

汽车服务工程

201

37.3

艺术设计

212.5

18.12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

    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是开展实践教学的载体,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此,我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寒、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系列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以上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同时,让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顶岗实习、就业实践、创业实践、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校外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的结合,使实践教学进一步贴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实际。

   3)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活动,2011-2012年,共参与并立项训练计划20项,具体如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1

基于虚拟仪器的信号发生、采集、与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

基于Android的手机远程监控系统

3

淘宝网店创业实践项目

4

仁信代理记账公司

5

吉林省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问题研究

6

某汽车物流企业仓储中心平面设计

7

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研究

8

食品安全现状及其监督体系的构建

9

淘宝网店铺的营销

10

窄路面简易卫生清扫车的研制

11

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12

基于Snort的上网行为监控系统

13

创诚广告公司创业项目

14

工大人文会计服务公司

15

长白山特产网创业实践项目

16

负压式除尘黑板擦

17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学习分析机的开发

18

关于饮品店的创业计划项目

19

参芪健脑冲剂的研制

20

物流金融服务在吉林省汽车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5.积极开展海(境)内外合作与交流

学院以培养“两强”人才为目标,重视学院海(境)内外合作与交流,大力开展交流项目。学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广泛与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高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与国内吉林俄语专修学院共同培养涉俄人才,为学生留学或实习提供机会。国内方面,针对涉俄人才的培养,学院特殊开设俄语教学班,邀请俄语教授和俄籍外教授课,采取互动等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俄语水平,为日后赴俄打好坚实的基础。国际方面,与韩国国际大学、韩国大佛大学、日本东京太阳树外语学院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学院每年派遣交流生50余人,赴美互惠生25人。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创新,海(境)内外合作与交流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模式。

四、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确立“两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学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专业技能强、奉献和创新精神强的“两强”应用型人才。学院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部署会议、不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教学工作表彰会。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学期安排本科教学专题进行学习讨论;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经常就教学相关议题进行研究;学院领导、各系(部)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干部听课制度》,按要求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学院认真贯彻民办教育法规,充分发挥民办机制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育人为本,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费安排首先保证各项教学工作开展和办学条件的要求,并努力做到教学经费逐年增长。学院在房屋改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仪器设备采购、图书资料选购等方面优先保证教学工作的需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各项教学建设项目。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坚持“教学中心、质量第一、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力争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将每学期的例行工作坚持到底:

1)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并定时通报。质量管理科坚持进行教学检查,掌握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出勤情况,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映给各系(部),不定期进行通报,保证了教学工作有秩开展。     

2)坚持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每学期期中都进行为期至少三周的教学检查,其中包括对毕业论文、试卷、实习报告等的专项抽查。每次检查中都坚持安排听课,其中上半年共同听取了全院专、兼职共58位教师的课程。下半年共听课58堂,被听课教师共68人,其中专职教师53人,兼职教师15人。听课后及时进行开会研讨,并将相应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到各系(部),确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严肃性。

3)坚持召开学生座谈会。每学期都定时召开院级学生座谈会,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督学组领导、学生处领导以及相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负责人均出席,学生代表由各单位随机选派,反馈的信息涵盖教学及生活各方面,有助于学院了解全院的教学现状, 收集到的信息也于会后分类反馈给各单位协调处理。

4)坚持督学工作。学院坚持聘请在教学工作中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督学工作,并制定了明确的督学任务,在督学听课工作中,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4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半年专职教师共听课353人次,兼职教师共听课96人次,合计449人次;下半年专职教师共听课349人次,兼职教师共听课144人次,合计493人次。同时协助教务处完成每学期多媒体教室、Newclass教室的申请审核工作;完成“考研工程项目”方案的制定工作;完成“关于开设《专业概论》课的几点建议”的信息整理工作,为我院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支持作用。

5)坚持学生期末评教工作。按照学院年终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工作,采取网上评教与纸质评教相结合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效果。

分类

优(90分以上)

良好(89-80分)

中(79-70分)

及(69-60分)

合计

测评人次

1649

99

24

2

1774

百分比

92.9%

5.6%

1.4%

0.1%

--

五、大力抓好学风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以优良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优良学风建设从我院建院伊始就作为一项基本建设工作常抓不懈,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学风建设保障机制,同时结合检查评比、总结等常规工作制度,细化学风建设的各项指标,取得了明显效果。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注重遵循教育规律,提升认识层次,大力拓展落实学风建设的新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为切入点,以专题性教育和培训活动为主渠道,以丰富的主题讲座和校园宣传为载体,追求学风建设的实效。

2.学生踊跃参加学科知识竞赛,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多项殊荣

2012年我校学生参加了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获奖人数总计93人次。具体见下表。

2012年省级、国家级学科知识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奖项名称

奖项等级

获奖学生

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吉林省二等奖

蔡洪旺10

冷淼10

岳光宇10

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吉林省二等奖

陈伟10

张雪峰10

陈建炜10

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吉林省二等奖

王哲超10

杨彦霞10

邬二永10

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吉林省三等奖

常玉琪10

吕康鹏10

周忠海10

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吉林省三等奖

尹浩10

王强10

马晓婧10

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吉林省三等奖

范皓10

李常10

汤晶10

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

吉林省二等奖

矫捷09

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

吉林省三等奖

邓磊09

王金玉09

张成09

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

 吉林省二等奖

王冰10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三等奖

王婷10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C类二等奖

吴振祎09

迪瑞杯”吉林省大学生电子科技竞赛

一等奖

韩国强10

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

东北赛区二等奖

闯加信09

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

卢星宇10

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

何德顺09

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一等奖

邓磊09

余翔09

未长利09

一等奖

张美萍09

卜云鹏09

王冰10

一等奖

矫捷09

韩国强10

张斌09

一等奖

刘鑫龑09

邱平平09

夏  珊09

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一等奖

王铌明09

刘  峰09

彭凯旋09

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一等奖

林熙特09

王  伟09

王欣桐09

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二等奖

尚楠09

闯加信09

何德顺09

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二等奖

黄  喆09

谭  瑶09

王敬周09

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三等奖

王吉龙09

胡心愿09

胡堡垒

三等奖

孙美男09

战宏光09

马超10

三等奖

张成09

王骄09

王家义09

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三等奖

寇  婷09

李治东09

廖骁然09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
“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

省二等奖

崔砚秋10

王宇超10

郭婉莹10

邹莉莉10

刘雪丽10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二等奖

崔砚秋10

王阳超11

“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
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

全国二等奖、省一等奖

郭婉莹10

崔砚秋10

邹莉莉10

丁焱10

练金燕10

“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
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

全国优秀奖、省二等奖

周璐10

王玺雅10

董海昭10

陈思思10

王茜10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省一等奖

黄  璐09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省二等奖

袁  蓓10

李  晶09

靳慧媛09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省三等奖

李七荣11

周诗文09

张杭杰10

宋  东11

佘心谦09

王浴舟09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省一等奖

王慧11

3.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毕业生评价情况

1)2012年,应届本科生2042,就业率为95.84%,其中深造率4.60%%(升学率3.04%,出国率1.57%)。毕业生到机关、科研设计单位、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及事业单位占派遣毕业生数的5.39%,应征入伍的毕业生占派遣毕业生数的0.34%

2012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

单位性质

人数

比例

总人数

2042

100.00%

机关

20

0.98%

科研设计单位

4

0.20%

高等教育单位

12

0.59%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35

1.71%

医疗卫生单位

10

0.49%

其他事业单位

29

1.42%

国有企业

154

7.54%

三资企业

33

1.62%

其他企业

1544

75.61%

应征入伍

7

0.34%

城镇社区

1

0.05%

待就业

85

4.16%

自主创业

1

0.05%

其他灵活就业

13

0.64%

升学

62

3.04%

出国、出境

32

1.57%

2)用人单位满意度及毕业生评价

2013年学校对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了300名毕业生,回收用人单位有效问卷50份。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满意度达95.20%,学生对就业指导课设置满意度达88.00%,学生对就业工作网建设满意度达94.00%,学生对学校招聘信息的采集及发布满意度达96.70%,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招聘活动满意度达98.40%,学生对学校相关就业手续的办理满意度达95.80%,学生对就业部门(就业中心)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满意度达92.5%,学生对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的工作和服务满意度达83.6%,学生认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认为比较困难的达30.20%,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达90.46%。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很好的占100%,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很强的占96.30%,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很好的占85.19%,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工作绩效很好的占88.89%,用人单位对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总体评价为满意的占88.89%、基本满意的占11.11%。

六、确立“两强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从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两强”人才战略高度出发,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创新、质量第一、特色兴校”之路。伴随学院深度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学院逐步确立了符合“两强”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方面,构建以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实践载体,以演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为内容,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综合,从简单操作到创新设计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各协会、团体,积极组织各类学科竞赛,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内实践内容,弥补课程计划内实践环节内容上单一、枯燥等不足,增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以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实习、毕业实习为实践载体,以公司、企业实际生产活动为实践内容,形成从一线操作到技术岗位转换,从基础能力培养向综合能力提升,从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向创新精神升华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让学生真正零距离接触社会,丰富学生社会经验,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培养“两强”人才。

学院科学合理的平衡了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关系,两者各有所长但不能相互替代,要各发所长,扬长避短。校内实践教学更加结合专业理论,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校外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已比较完善,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但绝不能代替校外实践教学,为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两强”人才,学院积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学院已同7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学期都可以安排我院学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学院充分利用南方发达省份及沿海城市的社会、经济资源,同苏州、昆山、太仓、宁波等长三角地区的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可接受我院机械、电子、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同大连、深圳、北京、广州等地区的多家企业就计算机、软件工程、外语、商贸、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的联合培养达成了共识。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发源地,学院积极同我省汽车生产、销售、维修企业联系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院物流、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要到一汽物流、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大众等企业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顶岗实习。

总之,学院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两强”。学院把“两强”人才培养确立为我们的兴校之路,而且要长期不懈的走下去,因此学院提出,“两强”必须是“两实”的,即措施是可落实的,结果是可证实的。未来学院仍要加大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指导能力,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内指导学生实践,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指导学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充分结合。最大化的发挥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室、各专业实验室的作用,为学生后续到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实践打好基础。努力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七、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院发展遇到以三个问题,盼望得到尽快解决:

1.确认我院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

我院建校伊始就明确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宗旨。2006年,我院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发表《关于资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声明》,《声明》具体提出:一、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产权归学院所有(含创立时投入的2146万元),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并建议由政府监管。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无形资产创建人不索取任何回报。

我院实行“公有民办”体制,属于国家倡导的完全捐资、不要求回报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希望得到上级确认并按有关规定落实政策。

2.明确我院资产监管部门

2006年12月开始,我院全部资产归学院所有,但具体监管部门并没有明确。希望上级帮助学院明确资产监管部门,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保证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3.解决学院发展校园占地问题

按照教育部2008年下发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规定,根据我院现有规模,校园占地面积需55万平方米。我院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距合格标准相差39万平方米。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需在2015年前进行规范验收或转设,否则2016年原则上停止招生。

我院申请在长春市适当地点增购土地,建设新校区,以达到规范验收或转设的合格标准,希望能予以解决。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一日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