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转载 |【凝固的记忆】人民大街上的时光答卷 从殖民印记到振兴新篇

供稿:长春新闻     供图:长春新闻     编辑:陈星宇     审核:陈星宇    日期:2025-10-23    点击量:38


一条人民大街,半部长春春秋,系列报道《凝固的记忆》今日将镜头聚焦在贯穿城市南北的中轴线——人民大街。这里的每一处历史建筑都在诉说着从抗争到自愈,从奋斗到振兴的城市故事。


记者 刘小暄:在长春的城市版图上,人民大街如一条镌刻着岁月的轴线,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沉重记忆与奋进征程。它曾有一个屈辱的名字——伪满时期的“中央通”,如今则是见证城市自愈与腾飞的“主动脉”,在光影流转间,诉说着抗日战争胜利以来的时代变迁。



记者 刘小暄:漫步人民大街沿线,几处历史建筑静静矗立,成为那段殖民历史的无声见证者。日本神武殿旧址的飞檐曾如利刃般试图将天皇崇拜的意志斩入东北的肌体。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则记录着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人民进行奴化教育的卑劣行径。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讲师 曹桓铭:神武殿也是面向日本的首都东京(建立的),这个地方就是宣扬“武士道精神”。建国忠灵庙供奉的所谓的这些神灵,是日本人认为对于建立伪满洲国有贡献的人,总计有40850人,可以说这些人身上沾满了我们东北老百姓的鲜血。



记者 刘小暄:在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旧址,这里新开放的专题展记录了日本对东北进行经济掠夺的“铁证”——当年这里的每一笔账目、每一次资金流转,都浸透着东北人民的血汗,是日本妄图将东北变为其殖民地“提款机”的直接体现。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讲师 曹桓铭: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经济的掠夺采取的是收缴旧币,压低兑价,控制了东北的金融,营口的过炉银、黄金被日本所占据。摧残东北的民族金融市场,很多民营的钱庄停业了,甚至就被纳入到了伪满洲国的经济体系里了。



记者 刘小暄:1945年金秋,历史迎来伟大转折。日本侵略者败退,东北大地曙光重燃。苏军进驻后,在人民广场建立起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简短的碑文,铭记着捍卫和平的正义功绩;清晰的印记,昭示着人民必胜的光明未来。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长春人民挣脱压迫、重获新生的精神丰碑。


人民广场这处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城市地标,也以崭新面貌回归公众视野,四处延伸的青葱绿意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人民咖啡馆内香气四溢,成为市民游客短暂休憩的休闲空间,历史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了生活新画卷。

台湾游客 许大卫:我觉得这边绿化得很好,我会介绍给其他人,希望大家有空可以来这边走一走,这边的环境蛮好的。


一路向北,在松苑宾馆内,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官邸旧址经过近一年的修缮,也于近日作为咖啡馆面向公众开放,大家在“历史”与“风景”的交织中,既感受着岁月沉淀的厚重记忆,也触摸着城市日新月异的鲜活肌理。


岁月流转中,这些修缮工程,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修缮,更是对城市集体记忆的守护与唤醒——就像长春这座城市,在抚平战争创伤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愈的力量与前行的韧性。


如今的人民大街,早已洗去旧日的阴霾,化作一条贯通城市、活力涌动的脉络。一侧是高楼林立,玻璃幕墙折射出现代商业的繁荣图景;另一侧则街市井然,人流从容,映照着安居乐业的日常光景。车流穿梭不息,新旧建筑交替矗立,这条曾见证屈辱与抗争的街道,如今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无声诉说着长春在和平年代的发展与振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长春的每一处历史建筑、每一段历史故事,都在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让这座城市在传承中更好地迈向未来,见证更多属于和平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记者:刘小暄 吴昌璐

编辑:袁帅

初审:王继峰

复审:李中国

终审:子欣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