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转载 |【凝固的记忆】“满铁”始末:长春站前的侵略烙印与时代新生

供稿:长春新闻     供图:长春新闻     编辑:陈星宇     审核:陈星宇    日期:2025-10-21    点击量:32

 


历史并非尘封的过往,它凝固在城市的建筑肌理中,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荣光与苦难。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长春新闻》特别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凝固的记忆》,我们将循着时间的脉络,以地域为线索,走进长春的老建筑,走近那一段段不容忘却的记忆。第一期,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日本侵华的战略引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部。


记者 刘小暄:每天迎接无数旅客的长春站,这里的繁忙与喧嚣是现代长春的脉搏,然而,时光倒流回80多年前,这里却是日本对东北进行殖民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大本营——"满铁"附属地的核心区域。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权益。次年,为经营这份战利品,并作为侵略扩张的工具,日本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它远不止是一家铁路公司,而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情报职能于一身的殖民帝国

记者 刘小暄:至此,以满铁为据点的侵略便在中国东北系统性地展开了。在我身后,这座历史建筑就是满铁综合事务所旧址,这座历史建筑建成于1936年,曾是满铁附属地内规模最大、高度最高并设有电梯的建筑。

记者 刘小暄:而像这样的历史建筑在长春站附近还有很多,它们至今仍矗立在这里,见证着那段黑暗的历史,它们坚固的石材仿佛凝固了那段岁月,无声地诉说着日本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讲师 曹桓铭:民生方面,长春当年也被称作豆城,日本人就把一火车皮、一火车皮的大豆从长春站装运,运往大连出海,掠夺了我们当时的民生所需,当年的东北老百姓很多还吃不上饭。在工业领域的侵略,大批量的煤炭被运往日本。文化侵略,建立了一些小学校、满铁图书馆,对东北的老百姓来说,这是进行(日本)所谓的精神改造,进行一种奴化教育。

随着1945年日本战败,其侵略工具满铁也走向终结。

记者 刘小暄: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但记忆必须留存。如今,这片曾经承载着殖民伤痛的地区,已经焕发了全新的生机。昔日的满铁附属地不仅变身为我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城市窗口,更以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重塑着城市空间。

曾经的满铁图书馆挂上了北书房 新华诗歌书店的新招牌。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同时融合现代设计,陈列古今中外诗歌经典。

记者 刘小暄:漫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时光仿佛在此折叠,百年老建筑错落有致,红砖灰瓦诉说往昔,如今,这里的老建筑里藏着新惊喜。新潮咖啡店飘出醇香,潮流市集上的手作饰品与老物件隔空对话,巨型艺术装置点缀街巷。光影流转间,历史的厚重与当代的鲜活撞了个满怀,每一步都是与城市记忆的温柔重逢。

满铁附属地的肌理仍在呼吸,红砖穹顶下殖民与抗争的记忆被压成地质年轮。新潮业态如苔藓般在历史褶皱里生长——这不是标本式的怀旧,而是一个民族在历经风雨后,如何守护记忆、并让它在新时代重获新生的故事。

凝固的是记忆,流动的是向前的生活,后续我们将继续带您解锁这座城市更多的历史密码。

 


记者:刘小暄 吴昌璐

编辑:袁帅

初审:王继峰

复审:李中国

终审:王子欣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