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制度规定
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制度>制度规定

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本科教育建设行动方案

供稿:马院     供图:马院     编辑:王艳     审核:王艳    日期:2023-08-30    点击量:3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工作会议部署,依据《教育部关于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核心地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为宗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富有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特色的高水平思政课本科教育体系。

2.总体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学院思政课主课堂与实践课堂的教学实效为目标,以加强优秀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为关键,深度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扩大影响力、增强辐射力、提升引领力。

二、主要举措

(一)转变思维方式,增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自觉  

转变思维方式,树立因时而进思维理念,实现四个转变:

1.从重教知识向重传思想转变。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的鲜明特征,摆脱一般教书授业、传授技艺思维模式的束缚,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传道育人、转变学生思想的观念,下功夫解决好教师讲授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好地服务学生认识问题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2.“满堂灌”向交流互动转变。发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民主,在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单纯意识形态传播、价值观念灌输和政治路线宣传的传统观念,教师要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出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能力。

3.从教学科研分离向教学科研结合转变。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探索攻克教学难关,强化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克服满足于把教材内容讲好忽视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思想观念,增强教学研究意识,跟踪学科前沿,以学习研究的不断积累,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从独立运行向协同共进转变。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单打独斗局面,创造条件促使其与其它各类课程渗透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与各部门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形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各方面条件保障的合力。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主攻方向,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1.转换教学模式。改变拘泥于教材讲授,忽视为学生思想解惑的习惯,鼓励教师在把握规定教材精神实质、遵循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当代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思潮分析,了解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掌握大学生思想理论困惑,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关注点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凝练教学内容,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学生欢迎的教学体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构建“五有三带两延伸”教学改革新思路。“五有”,即理论讲授有高度、联系实际有宽度、师生互动有温度、释疑解惑有力度、手段创新有深度。“三带”,即带着信仰进课堂、带着尊重待学生、带着感情传真理。“两延伸”,即促进思政课向学生理论社团延伸、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延伸。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采取全教研部和各教研组两种形式。全学院集体备课,可根据需要安排,重点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出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学科共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组织教师深入研讨。各教研室集体备课,一般在开学初和学期中进行,重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案编写、案例教学、师生互动、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等开展研讨交流;积极探讨、交流如何运用专业化信息网络,发挥微信、微博、公众号、教学APP平台、影视媒介和慕课等交互手段改进教学,把有意义的课程,讲得有意思。

3.强化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科研激励办法,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组织集体攻关,把教学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成果,为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支持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现实问题,开展理论研究,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支持教师结合教学,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将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理论研究、调查报告和政策咨询等理论成果,作为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4.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应在学生中倡导优良学风,严格课堂管理,不得放任违反学习纪律行为。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既要满腔热情、耐心启发,又要严格要求、善意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教研部负责人随堂听课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坚持开展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评互学制度,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提高;坚持教学观摩制度,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健全学生评课制度,完善评教方式,合理运用评教结果;实行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的督导办法,客观公正地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6.加强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参考资料、学生作业、试卷构成的课程资源体系。要建立严格的课程资源选用审核制度,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把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育教学资源。思政教材要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使用,要及时体现前沿研究成果。对照国家创新课程与精品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三)强化实践教学,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

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补齐短板,完善协同育人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开展思政课教师担任部分系大学生“青马班”指导教师工作,总结经验,适时推开。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思政课堂教学的效果。

2.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理论教育含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文化活动实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多媒体创作等活动,在宣传正能量中,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举办理论沙龙和各种讨论会,在讨论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和理论自觉。

3.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指导教师作用,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内容互相包容,主题各有侧重,社会资源共享,组织协调共进。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计划设计、培育教学团队、建立保障体系,使社会实践教学成为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搞好社会调查,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拓展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四)提高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按照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求,引导思政课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

1.花大力气充实教师队伍。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加大思政课教师引进和招聘力度,加快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引进和招聘步伐,改变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计划在2021年,再招聘专职思政课教师3—4人,使专职教师人数达到30人左右。在辅导员中选拔兼职思政课主讲教师3—4人、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18人。在社会上聘任特聘教授若干人。使思政课师生比达到1:350左右。

2.加强教师队伍政治建设。强化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动态,及时进行思想引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坚持“四个统一”,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活动,在思政课教师中大力宏扬我院讲奉献的优良传统,学习先进模范,推动优良教风建设。在教师任职资格上,严把政治关,把政治立场作为首要标准。严格教师管理,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质、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应课程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

3.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关心教师发展提高,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培训。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好校内研修、培训。支持教学骨干参加相关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锻炼。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远程培训,运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微培训,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实效性,扩大培训覆盖面。

4.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积极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和先进人物来校担任思政课特聘教授,提升思政课的理论说服力、政治引导力和实践凝聚力。加强各方面条件供给,保证特聘教授更好发挥作用。支持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活动,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推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有机结合,共同提高。

三、加强统筹协调,提供有力的思政课条件保障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建立齐抓共管,保障有力的条件保障机制。

2.保证思政课改革建设经费投入。按照中发[2016]31号文件要求和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标准,列支思政课改革建设项目和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培训费用。

3.改善思政课教师学习和办公条件。根据新进人员需要,增加教师备课、休息的用房和设备。配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增加必要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影视资料等。

4.落实思政课重点建设地位。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优先发展思政课的要求。保证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扶持思政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8月30日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