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学习园地

【思政教学】王蕊蕊,孟键丨议题设置四原则

供稿:范军     供图:范军     编辑:孙秋实     审核:孙秋实    日期:2021-11-02    点击量:197

议题设置是议题式教学的首要环节,议题在议题式教学中发挥着统领作用。但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如何设置一个有效议题存在很多困惑甚至误区。那么什么才是有效议题呢?“议题是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中的问题。”以新课标提供的议题“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为例,通过校训这一学生熟悉的话题,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共同探讨思政学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主题知识,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笔者认为,一个有效议题应该做到将现实生活情境、具体学科内容、多元教学任务、正确价值导向等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学议题在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源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好的议题首先必须具有可议性。议,是商议之意,通过商议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是学生感兴趣的,并能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这样的议题才能有可议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议题的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社会现实问题,努力把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在丰富真实的情境中提炼观点与知识,促使情境化的学科知识与知识化的真实情境相结合。这既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现象、参与社会生活,培育学科素养。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为例,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很难让学生融入,难以引发共鸣。因此在议题的设计上,一位教师设计:你大学毕业后希望去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愿意回老家吗? 如果有一天买房,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你和家人还有哪些生活愿望尚未实现? 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生活场域的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能够有效使学生将学科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情境之中,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

      教师在具体生活情境下,将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培育相融合,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动探究、陈述观点,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促进学科知识在内化中生成。选择兼具时代性和生活性的议题,不仅能实现学生真议真思,还有助于增强家国情怀,最终使育人价值在思政课上生根开花。


二、细化甄选议题,落实素养目标

       所选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笔者在观察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出现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无“议”而强“议”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议题的选择随意化。新课程改革突出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评价,强调教育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议题设置要强调素养目标。议题选择要指向核心素养目标,就要突破以往的知识本位,强调发现并思考问题的能力本位,教师在议题的选择上要加以甄别,选择那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理解、辨识和解决问题的优质子议题。

       教师可根据新课标提供的主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科理论知识难点,遵循开放性、思辨性、争议性、综合性等具体原则把主议题层层细化为多个具体的子议题,进而推进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讲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教师设置主议题: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设子议题:①谈谈哪些因素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从小到大的发展?如何推动? ②谈谈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由大变强,市场、企业、政府做出了怎样的改变? ③请你畅想一下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教师从学生比较熟知的新能源汽车入手,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现状的议题,不仅学生有话可说、议有所得,还注重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用学理性的推导来展示思政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聚焦教学立意,深化价值引领

      新课标对议题的界定是: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高中政治课承担着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所以好的议题既要有可议性,也要有价值引领性。教师在设置议题时,除了要考虑学科内容外,还要考虑是否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否展现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是否反映时代发展的新成果。例如,教师在议题的设计上,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学会辨析不同利益诉求,在比较鉴别中论证观点,这种多元思考、深入探究、思维碰撞,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社会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使主流价值观内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如教师在讲解“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可以设置议题:“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爱国”,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爱国的表现,引发他们思考作为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在讲解“贯彻新发展理念”时,可以设置议题:“亳州近几年的发展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借此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关注家乡发展,增强学生未来投身家乡建设的家园情怀。教师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进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和政治定力,有效引导学生在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中真学真信真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与自信。


四、切合教学内容,彰显学科育人

       不论何种教学方式,首先应该为学科内容服务,因此一个好的议题必须具有学科性。议题的设置要以课本为依托,体现学科特点及学科课程理念,围绕学科教学目标,体现活动形式多样性与学科任务明确性的统一,在“议”的活动中让学生置身于学科知识情境,力求实现学生自主状态下的学科知识构建、学科思维培养和学科素养凝练,进而彰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本质。

       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的障碍点、疑惑点,议题的设置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才能更好地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标。例如,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结合近年来亳州市政府对老街的重建扩建与传统街道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设置议题“如何实现亳州老街的创意性改建”,以此为议题能够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再如,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讲授中,设置议题“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在发挥价值引领的同时,也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明确议题的设计表面上是对真实生活情境的设问,实际上设问的落脚点是学科知识。课前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情境与学科内容相连 ,设置好议题,在议题的带领下推进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问题剖析,这样的议题才有利于学科知识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