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校园文化
站内链接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

喜报 | 我院学生在2020年吉林省“十佳百优” 大学生评选表彰中荣获佳绩!

供稿:团委宣传部     供图:新媒体中心     编辑:王欣宇     审核:孟晔    日期:2020-07-10    点击量:533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学生联合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2020年吉林省“十佳百优大学生”寻访活动。

经人选推报、确立正式候选人、评审委员会评选、获奖公示等环节,我院工程管理系王启贤同学荣获吉林省优秀大学生(抗疫专项)荣誉称号,工商管理系李大利同学、汽车工程系孙泽同学荣获2020年“吉林省十佳百优大学生”荣誉称号。

     工商管理系李大利同学汽车工程系孙泽同学他们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各级奖学金,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佳绩,同时也在多次比赛中展露头角工程管理系王启贤同学,也曾多次参与志愿奉献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奉献青春、服务社会,展示了我校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近年来,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他们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院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1王启贤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个寒假更加漫长。王启贤同学虽身居小家,但心系大国,宅在家中的王启贤同学也想着为国家,为这次抗疫出份力。

王启贤同学突然想起曾在抖音上看到了吉林青年志愿者的消息,便在网上寻找加入志愿者的途径。1月28日,王启贤同学在浏览吉青飞扬公众号时看到了长春志愿者群,在加入不久后看到龙嘉机场因疫情需要大量志愿者,内心萌生了强烈的报名欲望,当时的长春,志愿者人数还并不多,王启贤同学的父亲觉得当志愿者太过于危险,家里又有老人需要照顾,便不同意他去做志愿服务。但王启贤同学对他父亲说这件事总要有人去做,他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应该去奉献自己,为抗疫出一份力。报名的时候,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也跟他说了志愿者的辛苦和危险,让他再考虑一下,但王启贤同学依旧坚持自己要参加志愿者的想法,便在网络上参加了志愿者培训和直播课程。

2月5日,王启贤同学正式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在龙嘉机场进行测温和消毒工作。在确定负责区域、穿好防护设备后,王启贤同学便开始了工作。王启贤同学本以为测温工作要轻松一些,但事实证明他错了。由于正值春运期间,旅客接连不断的进入,王启贤同学举着测温枪的胳膊不久之后开始酸痛,腿也开始发麻,更有防护服密不透风无比闷热,他心里想着,再坚持一会再坚持一会,很快就可以休息了,就这样王启贤同学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保证了对每一位旅客进行正常测温。

王启贤同学进行测温工作不久便遇到了问题。首先面对的问题是防护镜和眼镜上霜,在和其他志愿者说了这件事情并思考了一会后,他发现将口罩上方金属条进行密封处理后这个问题便得以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测温枪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显示只有20多度,需要更换测温枪对旅客重新进行测温,穿着防护服的王启贤同学和旅客沟通十分困难,好在在旅客配合并表示理解下,旅客们开始排队等待,在短暂等待后及时调整好测温枪恢复正常秩序。消毒工作更加不易,在消毒时,每次在地下甬道要走上两三个小时进行消毒,同时对每个人的间距,手离地面有多高,喷水量有多大都有要求,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个设备的王启贤同学来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熟练。背上消毒设备没多久,王启贤同学就有些吃不消了。这些消毒设备最重的时候有三四十斤,穿着连体防护服行走更加不方便,而肩上的背带只有2厘米左右的宽度,背着时间一长就会勒的肩膀疼。他只好用叠的厚厚的纸巾垫在背带下,这才得以解决。

第二天的工作中王启贤同学更换了工作地点,在地下连廊用远红外测温机器对来往的旅客进行测温。刚到工作岗位不一会,机器便发出警报,显示有多名旅客体温异常,虽然王启贤同学非常害怕,但是身为一名志愿者只好硬着头皮走过去,用测温枪对那些旅客进行近距离的精准测温,测温后发现所有的旅客体温都正常,王启贤同学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之后王启贤同学便和另外一名防疫志愿者对机器进行了研究。发现机器显示的人体温度并不准确,由于设备老旧和第一次接触远红外测温机器,所以进展很慢,期间由于为了旅客安全考虑,他们只好对每位旅客用测温枪进行测温,虽然辛苦,但为了安全都是值得的。在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导致远红外测温机器不精准的原因是机器聚焦的焦点选错了,在调整后机器测温终于恢复正常。

对于王启贤同学来说最大的困难来自自身,他除午休的半个小时,其余的时间不敢去喝水上厕所,因为穿着连体防护服,不方便穿脱。在工作结束后脱下防护服的王启贤同学,身体不断淌下汗水,就连防护服都早被汗水沾湿,仿佛整个人泡在了汗水中。那一刹王启贤同学突然体会到了一线医生护士们的劳累,也为自己能做出一些奉献而感到自豪。

这一次的志愿服务使得王启贤同学受益匪浅,对于王启贤同学来说,他不仅为抗疫做出了贡献,而且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也得到了锻炼,更结识了许多愿意去奉献的志愿者朋友们,这一次的志愿者经历令他难忘。

02李大利

       李大利,男,满族,中共党员,河北省承德市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工商管理系2016级160723班学生,曾任校团委副书记,工商管理系学生会主席,就业创业联盟苏宁校园菁英俱乐部主席,160723班生活班长,第十四期青马班学员。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2016年入学之初,我就怀揣着一个向党组织靠拢的梦,支撑着我向前一步又一步。在院系党课的熏陶下,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了我逐梦的步伐,那一份入党申请书,从此开启了我在思想上追求进步的旅程。

    2017年5月经过青马班入班考试,成功地加入了第十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在院系老师的细心呵护和教导下,结合青马工程新时代传习所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践行党的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经过不断努力,在2017年5月被评为优秀团员,2018年4月顺利在学院第十六期党校培训中结业,2018年6月成为预备党员,2019年6月19日经过党组织一年的考察成为一名正式中国共产党员。我追逐思想进步的梦将一直指导我的生活和学业。

       青春昂扬,奋发成才

   身为95后的我们,2020年毕业时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身逢盛世,大把的机会等待我们,只有我们努力锻造自己的创新与创造,才能有能力把握住这些机会。

大一时,我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类活动,把握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写稿件、制作PPT、练习演讲技巧上。

 大二时,组织策划校运动会和篮球赛的记者采访工作,协助老师监督并定期检查寝室卫生以及违规违纪情况,参与组织创新创业活动10余次。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角色由参与者转变成活动的策划者。

大三时,成功竞选成为校团委副书记、工商管理系学生会主席、苏宁校园菁英俱乐部主席,积极地投身到日常工作中去,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应用到实践中。在院系老师的支持下又参加了2018年吉林省大学生团学骨干培训班并顺利结业。

   大四时,同学们都选择工作实习,而我选择留在学校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努力学习立志考取研究生。经过五个月的学习,于2020年4月通过了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初试,经过复试正式被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发展专业录取。

        逆旅行舟,迎风而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值芳华,学习知识储备才能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为践行我校“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两强”人才培养目标。我在校学习期间,每天认真听课,用心完成课业。连续两年期末考试班级排名前三名,专业前三名,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专业技能方面,我完成日常专业课外,还积极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2018年6月获得了“学创杯”2018吉林省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三等奖,2018年9月在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顺利结业。

   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积极响应省市团委的志愿者号召,秉承学院“两强”育人理念,积极地投身到学院开展的志愿奉献服务活动中去。在“小瓶子大梦想”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组建“微尘志愿者协会”在校园公共场所设置“变废为宝”采集箱,定期由志愿者将废旧报纸,饮料瓶和易拉罐等可回收的物品回收变卖,将变卖的钱作为开展“爱心义卖—帮助残疾人士”、“敬老爱老—关注空巢老人”、“关爱自闭症儿童”的资金,发动全院师生成为志愿者活动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每学期在特殊节日和大型学院活动中我还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净美校园”、“爱心捐书”3•25善爱我主题宣传活动”、“衣暖人心”等志愿活动中,我们这些“红马甲”用实际行动成为校园内的别样风景。三年来我累计参加校内外志愿奉献服务活动50余次,累计志愿奉献小时数600余小时。也曾参加吉林省第八届高招会长春会场志愿活动,负责会场的布置和后勤保障,负责组织会场引导工作,日接待咨询人员1500人次;曾参加第三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河北承德)志愿服务活动,负责后勤保障、会场布置和引导领导嘉宾工作,连续两天接待领导嘉宾100余人次。

   2020年寒假新型冠状病毒如洪水猛兽般席卷了武汉,很快疫情也影响了全国各地,我响应共青团滦平县委的号召,积极在“青年之家云平台”和“志愿汇”APP报名参加成为滦平县疫情联防联控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经过培训于2020年1月31日成为了县团委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定时巡查社区入口防疫管控3个站点,在巡查过程中劝解来往居民“少出门,少聚集,少走亲戚,出门戴口罩,回家先洗手”,并到滦平县火车站协助滦平县卫健委工作人员,对出站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对来滦中兴路街道13个社区旅客进行来访具体地点、来访目的等询问登记的工作,及时记录相关的异常情况,以便滦平县各个社区及时掌握来滦人员具体情况,把控好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

   “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回望自己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更多的是来自老师们的关怀和朋友们的鼓励,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我在志愿服务中学会了分享和承担,也明白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和一名中国青年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具有的视野!我想,我的志愿服务之路刚书写了一个逗号,我还会继续在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03孙泽

  孙泽,男,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171121班学生,大学以来一直担任班长一职,现任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团委副书记、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全安街道塘子社区民政助理。孙泽于1998年12月出生于有着“鱼米之乡”之称的美丽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家乡的飞速发展和发展理念中一直强调的“创新意识”和建设“五新桦川”的目标也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步入大学后,他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挑战、发掘自己,求实创新,服务他人,期待不辜负一丝青春年华。

政治坚定——以多样形式夯实理论基础

   作为本专业第一批发展的党员,孙泽同志能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注重自己思想觉悟的提高,更心系全系同学的思想学习。组织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筹划“CCUTCHI汽车工程系”微信公众号,带领广大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深对党的理解、培养爱国情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求实创新——以敢于挑战践行时代精神

   2017年,刚刚入校不久的他就在老师的带领下,研究汽车发动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从设计方案到工程制图再到数据分析,最后将结果变成一份论文,具体的策划、实施全靠自己和组员慢慢探索。他曾在设计方案时遭到他人嘲笑,曾因摸索制图软件的使用方法通宵熬夜,也在论文投稿中反反复复修改十几次。最终孙泽同学在2019年初作为第一发明人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活塞组件”,这样的结果给了全体组员和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莫大的肯定。

品学兼优——以勤勉认真丰富自我价值

   孙泽不仅在创新活动中敢于挑战,作为工科生的他在专业课学习上更不敢懈怠。他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2019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位于专业第三。通过自学,他在2018年获得国家二级计算机证书;2018年5月获得“第八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应用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优秀奖;2018年6月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组织者;2019年1月获得“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网络工程”;2019年12月获得“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初级)”、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三等奖、优秀组织者;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他于2019—2020年度获得 “优秀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科研创新奖”、“创业新秀奖”、“社会工作奖”、“志愿奉献奖”、“行为文明突出奖”等50余项荣誉。

恪尽职守——以履行责任开拓创新工作

   入校以来,孙泽同学一直担任班级班长,作为班长,怎样为班级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他的工作重点。经过多次与学习委员讨论、和同学们的反复沟通,孙泽组织开展了“专业技能提升”系列活动:因材施教地为大家设计“国二”备考方案,如“真题场景模拟”、“一对一辅导”等等;作为班长的他成为同学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给老师提供提前收集好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学生代表多次参加座谈会表达自己和同学的想法,帮助学校的课程改革更好的推进。作为学校团委副书记兼汽车工程系团委副书记,在团籍、青年大学习网课、“人信VC”微信公众号、志愿中国管理平台、校企合作等方面大力开展创新改革。

志愿实践——以热心公益传承传统美德

   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奉献宗旨,孙泽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的各种公益活动,并于2018年9月代表学校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志愿服务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得到工作人员与嘉宾们的欢迎与认可,圆满地完成了中国长春电影节组委会交给的各项任务,受到了吉林省电视台的采访,最终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优秀志愿者”;2019年7月,孙泽积极参加“吉林籍在校大学生兼任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和社区民政协理员”项目,服务期间,孙泽开展多项志愿奉献活动,如: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会、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为低保户提供温暖以及“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环保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认可,此系列公益活动多次受到中国吉林网、新文化报、长春民生网、南关区政府网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荣获“优秀民政协理员”称号。2019年9月孙泽代表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参加吉林交通广播《好人帮—更胜益筹》第三季全省高校公益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衣旧情深 让爱传递”公益项目,该项目是援助青海省贫困地区内的中小学,为他们定期捐助物资的公益活动。可以给予那些因家庭经济贫困而无法保障最基本生活所需的人关爱和呵护,让大家的爱心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引起当代大学生对这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的关注,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让阳光洒满大地!最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支持下,孙泽凭借该项目荣获“优秀公益项目”、“优秀志愿者”称号。除此之外,孙泽大学期间多次组织志愿奉献活动,受到省市及以上报道20余次。

   在防疫期间,孙泽积极配合学校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期间主要负责:疫情防控知识科普、防疫政策宣传、先进事迹报导、心理辅导、防疫志愿者管理等工作,组织防疫志愿者录制抗疫视频,向师生作政策解读,作疫情防控的宣讲者,让每名同学不信谣,不传谣,听官宣,信科学。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充分认识到“居家也是战斗”,积极与疫情做斗争。

   大学是所有学生发掘自己潜力的地方,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鼓励加上自己敢于挑战的精神,让孙泽同学在短短几年中飞速成长。今后的日子,他将继续为国家、社会、人民而努力奋斗,将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融入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