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校园文化
站内链接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

【人信之音】《该我开枪了》

供稿:团委宣传部     供图:新媒体中心     编辑:王欣宇     审核:孟晔    日期:2020-05-21    点击量:266







古怪的脑洞,挖掘人性的残缺,撷取片断人生,以黑色修饰情感的缺失。其实我们不一样,其实我们都一样。也许,只有在绝望之时,才能清晰地认识了解自我。然后挣扎着奋力走向光明,去做真正的自己。这也许就是黑暗存在的意义。

每一个书写故事的人都在努力地给我们营造着故事的场景和氛围。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在支离破碎的世界里找到自我。就马克•哈登的《该我开枪了》这部小说,着实的惊艳了我!因为就我个人的阅读习惯而言,我更喜欢长篇小说的场景描述和厚重。可当我翻开这本小说后,我才发现原来短篇小说也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有9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离奇,有你无法想像的场景出现,每天只要一拿起书,我的大脑立刻就会处于亢奋和紧张状态中,不断地解析那些诡异故事背后的疑问,尤其是不同性格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怪异举动,常让我感到困惑和迷茫,陷入到关于人性的思索中:这些不合乎正常逻辑的思想,是那个社会固有的惯性思维,还是仅仅只是生活的片段。亦或者蕴含了某些无法破解的迷题。

第一个故事《码头塌了》,一开场,就呈现了一个灾难性画面,海边一个巨大的码头突然坍塌,短短十几分钟,数十人死亡,立刻让我脑海中蹦出了泰坦尼克号倾覆的悲惨画面。心里一直被这种痛隐隐地折磨着。里面有些情节的设置颇有几分奇怪,比如灾难发生后,除了救援人员赶来救援,还有电视摄制组赶到现场录制节目。“他们在滨海步道上,在警局边上搭起了临时帐篷。他们抽着烟,讲着笑话,喝着保温杯里加了糖的咖啡”。拍摄一个刚刚发生了重大死亡故事的惨痛现场,记者们还有闲情讲笑话、喝咖啡,作为记录现场、记录生活的记者,此刻的心理纵然没有悲痛和惊诧,至少也应该是冷静和客观的,而不该是一副轻松谈笑的画风。还是西方记者原本就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无论怎样的情况,都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笔者做过多年电视媒体记者,亲临过很多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现场,尤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惨烈现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讲笑话”的闲心的。内心充溢更多的,是对生命无常的伤感,和面对自然自感渺小卑弱的叹息!

令人不解的场景同样出现在《海盗与公主》的故事中。据说,是源自希腊神话阿里阿德涅的神话故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反复研读了数遍:“她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她不能埋怨任何人。这是她的报应。她帮他杀了她的哥哥。现在轮到她了,等她尸骨散净,一切都会归于平静。”

最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以为译者搞错了,那句“她帮他”,应该是“他帮她”!是不是因为哥哥平时惹她生气,欺负她,所以她找了帮手,请那个“他”帮忙,一起杀害了哥哥。然而,当我读完整个故事,再返回来重新读那句话,终于彻底明白,就是“她帮他杀了她的哥哥”。因为是他要杀害她哥哥,而不是她!产生主观杀害动机的是他,她只是帮凶!哥哥并没有惹她,但是在她爱上那个男人的时候,竟然主动愿意和他一起杀害哥哥!至亲骨肉的血脉亲情这个时候不存在了,尽管哥哥不被人喜欢,有那么多的毛病和缺点,可哥哥并没有不喜欢她,没有对她有任何伤害,然而,她却帮那个男人,杀死了哥哥!最终她自己也被残忍地杀害……

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篇《善良的莉亚》,可能是因为相比起来没有那么的荒诞和脑洞大开,更真实一些。胖子邦尼的“丧”是漫长的慢性自杀,它比快速死去更折磨人心,一边奄奄一息一边观望是否能等来一场浩大的救赎。这时候,善良的莉亚出现了,两个丧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温暖。故事的走向是不是很阳光呢,嗯,可惜又是一个“直到”。莉亚在超市遇到多年未见的同学,一个新的可能,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欲望横空出世。于是,她用她的善良帮邦尼结束了痛苦的人生,她想:至少他是笑着离去的。莉亚在把男朋友毒死后,还表现出所谓的“善良”——“她会用报纸包好玻璃猫头鹰、使徒勺子和装饰挂盘,放在行李箱的最下面,但是行李结束之前她是不会离开的。她无法忍受他没有一个朋友的陪伴就这样永别人间。”自己亲手结束了男友的生命,没有惭愧,没有忏悔,没有恐惧,没有悲哀,有的却是,坐在那里陪着那个不能再说话的尸体……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虚假的道义和慈悲,还是人性的扭曲,不合乎常理举动的背后,表达的是对莉亚童年成长过程中不幸经历的同情,还是隐含对社会的不满,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善良的本性可以扭曲成这样。



圣诞节前夜,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而,突然有一个陌生人闯入,陌生人从身上拿了一把枪放到桌上,说要和这家人做个游戏,当他说出游戏的内容,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竟然说“开枪打我”!结果,这户人家的大儿子盖文拿到了枪,冲陌生人开了枪,陌生人应声而倒,但似乎没被打死,又跌跌撞撞地站了起来,捡起了枪,走到了开枪的盖文身边。“盖文的呜咽变成了恸哭。陌生人面露微笑,脸上带着满足的表情,好像刚刚跟趣味相投的朋友一起美餐了一顿。”

开枪的人——盖文竟然哭了,而那个被打了一枪的陌生人,浑身鲜血地站在那里,此刻的脸上还能有“满足的表情”,还“好像刚刚和朋友一起美餐”,您能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吗?天生的受虐狂?还是他与这家人原来就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呢?小说里没有介绍,读者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以生命为代价的危险游戏。没有起因,没有利益,没有冲突,只有可怕的结果。你无法从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逻辑去解读开枪事件,甚至连仇恨,连鄙视,连报复,你都看不到。

没有人报警,但是地上的血迹提醒大家枪杀事件真实的存在着。陌生人什么也没做,“只是把枪插进了外套内的口袋,扣上外套扣子,遮住血肉模糊的胸腔。‘明年轮到我开枪。’他挺直后背,转过身,对着房间里的每一个人说:“祝大家晚安,并祝你们圣诞快乐。”

陌生人的平静和淡然,让人觉得,似乎受伤的不是他,而是读者——我究竟该用怎样的思索,来洞悉你这个游戏背后的深意呢?

开枪打人的盖文从此陷入到恶梦般的人生经历中,离了婚,失了业,丢了钱,失了官司,最终流落街头。最悲催的是,年终又与陌生人相遇,被陌生人用钳子生生地夹断了一根手指,间隔两年的危险游戏以这样令人瞠目的方式完结。曾经意气风发的盖文已完全变了模样,失魂落魄地回到了两年前发生枪击的父母家。所有的一切荣华富贵都已不在,时光不能倒流,盖文的人生因为枪击事件,因此变成了另外模样。

据说,故事取材自《高文爵士与绿骑士》,这是一首14世纪后期的韵文传奇叙事诗。整个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跌宕起伏,永远你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给你意想不到的结局和思索,所有正常的思维逻辑在这里都无法实行,行不通。故事中的很多人,展现出了人性自私冷漠的一面,一家人原本应有的温暖亲情,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示,倒是彼此之间的疏离和不满,有不少描写。

故事还有很多,作者用新奇的笔触,展现着另一个你不曾了解的社会现象和思想动态。谈不上好与坏、对与错,也许它们只是作者冷眼旁观的一个表达。想解读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的人性特质。

善良不是靠别人施舍,也不会有虚构的陌生人来用魔法揭开你的心,书外的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喝干这本冷冽的冰水,清醒自己的头脑,继续跋涉在人世我们无法改变全世界,但我们至少要避免不被世界同流合污。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