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校园文化
站内链接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

视频!10分钟讲透,中国人的星辰大海丨《向上的力量》

供稿:共青团中央     供图:共青团中央     编辑:王欣宇     审核:孟晔    日期:2020-04-08    点击量:240
导读致敬时代巨变,展望未来十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联合中国日报新媒体、火星演讲会推出“向上的力量•未来十年”大型主题演讲活动,邀请各行业代表齐聚同一个舞台,与你一起展望未来十年!今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各位嘉宾精彩演讲,精彩内容,重磅来袭!
可能有小伙伴没能来到现场没关系!我们将会分成多期推送分享嘉宾们的精彩演讲一起展望未来十年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
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将向我们讲述航天员的光荣与梦想——我们的目标是星辰与大海!


有一个名词叫做“中国宇航员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航天精神

要做到特别能吃苦。成为中国航天员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必须经历魔鬼式的训练和生活。想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太空,就要承受火箭将身体推举到轨道上的加速度。


航天员在地面训练时要进行八个G的加速度训练,相当于八个自己压到自己的身上。每一次做这种训练的时候,脸部会被拉变形、会不由自主流泪,即便承受如此负荷,也要保证完成各项操作。



要做到特别能战斗。事实上,在地面训练时,每位宇航员在操作时手里都会拿着一个报警器,干什么呢?当一旦承受不了的时候,随时可以把这个报警器按下,实验也会马上终止。


但是从1998年中国成立航天员大队以来,二十二年过去了,没有一个航天员,把这个报警器按下过。




要做到特别能攻关。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至今,突破种种艰难险阻,经历了种种艰辛。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杨利伟回忆自己搭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时,把自己手边工作做完后,当他能把束缚带解开,便第一时间冲到舷窗旁,俯瞰人类赖以生存了一万多年的美丽家园。


在这一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无比骄傲和自豪!所以当他第一次能够把手套摘下来、能够用笔写字的时候,就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写上了这样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中国航天走过了几十年,中国的载人航天也走过了二十七年,时至今日,我们的载人航天已经整个进入了空间站时代!




要做到特别能奉献。杨利伟深情地回忆,在神舟六号飞行前,航天员聂海胜回家看望他的母亲,那时他的母亲已经脑出血瘫痪在床上无法讲话。
这时,聂海胜的弟弟说了这样一句话:“哥哥,你放心地去飞吧,我们两个人一个尽忠、一个尽孝。” 这就是一个航天人的觉悟,航天员家属的觉悟。 



有一种力量叫做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是什么力量去支撑着航天员默默地去承受?是一份精神、一份责任和一份担当。杨利伟回忆说,当1998年团队成立时在国旗下进行宣誓,在那一刻起就意识到所选择的不是一个职业,选择的是一份责任。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责任,才支撑着大家,去默默地面对这种艰辛、默默地去坚持。
当人们走进中国航天城,走到航天员大队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话:“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目光望向未来、坚定走向明天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