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校园文化
站内链接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

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丨我校2024年暑期“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十三)

供稿:媒体运营部     供图:新媒体中心     编辑:赵唯勋     审核:孟晔    日期:2024-10-08    点击量:77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提升共青团实践育人质量,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团委广泛动员全校学子积极踊跃参加2024年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返乡学子通过实践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在实践中强本领、长才干,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我校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的青春风采吧!

01制药工程学院

姓名:耿晟博

班级:220812班

工作单位: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利发盛镇双庙子村村委会

工作岗位:行政管理专员

实践感悟:

2024年暑假,我积极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松原市长岭县利发盛镇双庙子村村委会担任行政管理专员。身为一名行政管理专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推动村落发展、增强村民凝聚力和塑造村庄形象的重要任务。
在工作中,我积极储备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积极与村民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组织各种活动,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让大家感受到村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也努力向外传递村庄的良好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村庄,为村庄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这段社会实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2制药工程学院

姓名:刘旭

班级:220811班

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复兴镇人民政府

工作岗位:政务实践志愿者

实践感悟: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我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与活力。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作为镇政府志愿者,我既是政策的宣传者,又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既是服务对象的倾听者,又是解决问题的协助者。这也要求我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主要参与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相关工作、反邪教宣工作传以及其他办公室的基础工作。
此次社会实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次,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03制药工程学院

姓名:刘禹含

班级:220813班

工作单位: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北大三区牛马行社区

工作岗位:志愿者

实践感悟:

2024年暑假,我积极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吉林市船营区北大三区牛马行社区做志愿者。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培养了同理心和包容心,这些都是我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回顾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社会做贡献的志向和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04制药工程学院

姓名:汪诗娇

班级:230813班

工作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县档案局)

工作岗位:档案清查

实践感悟:

踏入家乡的档案馆,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廊,每一卷档案都承载着家乡的历史记忆。在档案清查的岗位上,我第一次以亲历者的身份参与到历史的整理和清查中,这让我对档案馆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学习了如何根据档案的类型、时间、主题等标准进行分类和清查。这不仅考验了我的耐心,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并提升了自身信息处理的能力。我学会了如何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传承文化。我意识到档案管理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社会实践经历给予我的启示,继续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和档案管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05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姓名:张馨月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班级:221131

工作单位:吉林省双辽市王奔镇宏伟村村委会

工作岗位:受灾群众救助与灾情调查

实践感悟:

2024年暑假,我的家乡遭遇了强降水,这导致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并被分配到了吉林省双辽市王奔镇宏伟村村委会,担任受灾群众救助与灾情调的工作。
每天一早,我和队友们便穿戴整齐,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记录着每一份损失,传递着每一份关怀。我们仔细记录下每一栋房子的裂缝、每一条被水淹没的道路,力求信息准确无误。这些详细的资料不仅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更为后续的救援与重建工作提供了基础。在受灾群众深处焦急与无助的困境中时,我们成为了他们的倾听者,用笔记录下他们的苦难与需求,确保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每一份需求都得到回应。在了解到乡亲们存在物资匮乏的困难后,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将筹集而来的食物、饮品、药品等生活用品送到了乡亲们的手中。看到他们接过物资时露出的笑容,听到孩子们纯真无邪的感谢声,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与满足。我们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汇聚起来,就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受灾群众前行的道路,为他们带来希望与力量。
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与成长之旅。它不仅让我亲眼目睹了家乡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坚韧与乐观,更让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我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家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激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秉承初心,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更多属于我们的动人篇章。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团委充分利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形式,扩大活动宣传,搭建起高校大学生与家乡的共建桥梁,建立在外大学生与家乡联系的常态化机制,鼓励和促进大学生植根家乡、服务家乡。未来,我校团委将继续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持续深化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们感知家乡脉动、厚植乡愁情怀、坚定发展信心,为家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与智慧光芒。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