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社会实践
站内链接
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百名团支书进社区,激扬青年践初心(四)

供稿:媒体运营部     供图:新媒体中心     编辑:赵唯勋     审核:孟晔    日期:2024-05-14    点击量:165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执行共青团中央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专项行动,着力构建我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新格局,校团委积极动员全校团支部书记深入街道社区,了解社会实际,服务基层群众,增强时代责任,鼓励以点带面,以典型示范带动全体团干部、辐射全体团员。

 

跟随人信青年的脚步,让我们来看看各学院引领示范的团支书风采吧!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姓名:

 

刘翔宇

 

所在社区:

 

天津市武清区泉晟佳苑社区

 

心得体会: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团委号召。我很荣幸走进了天津市武清区泉晟佳苑社区。主要工作是汇总电子表格和参与社区管理,在活动期间也参与了巡查小区消防设施这一活动。巡查消防设施这一工作量很大,每一栋楼的每一层都配有消防器械,消防安全不容小觑,大约一周的时间,我们都在进项这项工作,目的就是确保消防器械能够正常使用,以备不时之需。在这项活动中,我意识到了坚持就是胜利,起初我感到枯燥、劳累,但是在面对居民的肯定和满意时,我倍感骄傲。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每一天都使我过得充实,在参与活动期间,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及理解,还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我倍珍惜在社区工作的这段时光,并将这段时间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为更好的建设美丽社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


姓名:

 

秦怡馨

 

所在社区: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湖北社区

 

实践心得:

 

作为一名尚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学生,我十分感谢能够拥有这段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在亲身参与到湖北社区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中后,我深刻的体会到社区部门中涉及许多极为重要的工作,需要各种过硬的本领才能胜任。实践期间,我主要协助办公室的同事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收发文、呈阅各部门负责人文件、信访记录、接待方案等;以及协助完成在春节来临之际走访慰问挂钩企业、关怀困难家庭等事项,在此期间很感激前辈们的点滴指导与关照。参加家乡当地万名学子看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座谈交流会,参观励行科创中心座谈会,会上袁主任和董书记结合自身经历给予了宝贵建议,真诚讲述了新青年的时代责任,介绍了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也让我愿真切持续做好人才工作的恒心、着力集聚青春力量的决心、并且勇当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信心。

 

 

 

通过此次团支书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了解到家乡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社会风貌,由衷地为美丽富饶的我的家乡而感到自豪。今后,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提升锻炼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为这一片我深爱的沃土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建设工程学院


姓名:

 

戴鸿任

 

所在地区: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心得体会:

 

在这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参与了居民档案文件查找分配工作、进行对文件整理整合,参与到社区元宵节敬老爱老的活动中,帮助爷爷奶奶们做灯笼、煮元宵,听取他们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实践中,我看到了工作人员们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天在工作中,我找到了专心做一件事的感觉,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学到了如何和人沟通交流,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人。这些能力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此外,社区实践工作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不同人的生活。我看到了很多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努力奋斗,也看到了一些人因为困难而陷入困境,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更加坚定助他人的决心。总的来说,社区实践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通过参与其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此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百名团支部书记进社区活动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深入社区、融入基层、服务群众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用新时代青春力量助力基层治理,发挥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的作用,进一步夯实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增强优化了基层团支部书记的政治锻造、能力提升、素质培养,让我校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祉大路1016号 | 邮编 : 130122 | 联系电话 : 0431-84535002

©2017-2024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All Right Reserved.